Last Updated on 2025/09/04
在 COVID-19 疫情爆發初期,孩子們過去長期的「身體活動」和「螢幕時間」模式,是否與他們在這段期間的情緒和行為健康有關呢?
研究人員在疫情發生前的 66 個月裡,分別在五個時間點蒐集了孩子們的身體活動和螢幕時間數據 。當疫情封鎖期間,研究人員請家長們填寫問卷,評估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健康狀況 。
身體活動與情緒/行為健康: 研究結果出乎意料!那些在過去 66 個月裡,身體活動量一直穩定達到建議標準的孩子,在疫情封鎖期間,情緒和行為健康狀況反而較差。與身體活動不那麼規律的孩子相比,這些孩子在「情緒」和「行為問題」問卷上的得分更高。
螢幕時間與情緒/行為健康: 研究發現,孩子們過去的螢幕時間長短,與疫情期間他們的情緒或行為健康沒有顯著關聯 。
為什麼會有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?研究人員推測,這些一直非常活躍的孩子,可能因為疫情封鎖導致他們的運動習慣(例如學校的體育課、社團活動、團體運動等)被中斷,因此更容易感到情緒和行為上的困擾。因為這些團體活動不僅提供身體上的運動,也提供社交互動的機會,而疫情期間這些機會都減少了。相反的,那些原本就不那麼活躍的孩子,可能受到的影響較小。
這個研究有個新觀點,如果您家孩子平常就很愛動,在遇到像疫情封鎖這樣無法出門的時期,請務必支持他們繼續保持身體活動,因為中斷他們的運動習慣可能會對情緒造成負面影響。
這項研究有幾個獨特的優點:
- 研究時間長達八年,並在疫情發生前就開始追蹤 。
- 研究對象是低收入、種族多元的家庭,這讓結果更具代表性 。
- 使用客觀工具(加速計)來測量身體活動,而非單純仰賴家長回報 。
不過,研究也有其限制:
- 在疫情期間,研究人員無法用客觀方式測量孩子們的身體活動量 。
- 沒有疫情前的情緒和行為健康數據可以對比 。
- 螢幕時間數據是家長回報的,可能會與孩子實際情況有誤差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