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st Updated on 2025/09/04

什麼是兒童長新冠?

當孩子感染COVID-19康復後,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,且無法用其他疾病解釋,就可能屬於長新冠。
真實案例

10歲的小華(化名)確診康復後,原本是田徑隊員,現在跑操場半圈就心悸冒冷汗,寫數學題常「腦袋卡住」,這些狀況已持續半年。

孩子最常見的4大問題

1. 體力斷崖式下降

  • 表現:走幾步路就喊累、體育課無法跟上
  • 數據:每4個孩子就有1個體力衰退(WHO調查)
  • 家長可觀察:孩子放學後癱軟嗜睡,連喜歡的遊戲都提不起勁

2. 心跳亂飆與胸悶

  • 典型情境:上樓梯後心跳飆破120下/分鐘(正常約80-100)
  • 安全提示:若伴隨嘴唇發紫、暈厥,需立即就醫

3. 腦霧(大腦當機)

  • 具體表現
    • 忘記昨天教的數學公式
    • 作業寫到一半突然發呆
    • 反應速度變慢(如接不住拋來的球)
  • 發生率:青春期學生高達20%(尤其考試壓力大時惡化)

4. 嗅覺味覺失調

  • 孩子描述:「媽媽煮的雞湯像自來水」、「草莓吃起來有金屬味」
  • 好轉跡象:多數在1年內恢復,可透過「嗅覺訓練」(聞檸檬/咖啡豆)加速復原

什麼樣的孩子風險高?

根據全球數據,以下孩子需特別留意:

住院治療曾因新冠住過院(即使只有3天)
青春期女生女生發生率是男生的1.5倍
過度肥胖BMI超過同年齡95%以上(可查兒童生長曲線)
反覆感染確診≥2次的孩子症狀更持久

家長實用應對策略

1. 體力恢復計畫

  • [階段1] 靜態活動:繪畫、樂高(每次≤30分鐘)
  • [階段2] 輕度運動:慢走、伸展操(從5分鐘開始)
  • [階段3] 有氧訓練:騎腳踏車、游泳(每週增加2分鐘)

關鍵原則:當孩子說「累了」立刻休息,強迫運動可能惡化症狀

2. 學習支援技巧

  • 對抗腦霧
    • 用「番茄鐘學習法」:專心15分鐘 → 休息5分鐘
    • 複雜任務拆解步驟(例如:寫作文改為「列大綱→寫第一段→檢查」)
  • 記憶輔助
    • 便利貼提示(貼在鉛筆盒)
    • 錄製老師講課重點(經同意後使用)

3. 就醫時機紅綠燈

綠燈(居家觀察)輕微疲勞、偶爾注意力不集中
黃燈(預約門診)心悸每週>3次、功課退步明顯
紅燈(急診)胸痛合併暈倒、呼吸困難

重要訊息

  1. 疫苗有幫助:接種疫苗的孩子,長新冠風險較低。
  2. 不是心理作用:國際研究已發現部分孩子有 免疫系統失調 或 微小血栓 等生理變化。
  3. 多數孩子會好轉:WHO追蹤顯示,58%孩子在2年內完全恢復正常生活
  4. 台灣數據較樂觀:本土研究顯示,僅約3-4%學童有持續症狀(低於歐美)
  5. 有效支援是關鍵
    • 早期介入的孩子恢復速度提升40%
    • 家庭支持度高的孩子,腦霧改善率達75%

給家長的安心工具箱

  1. 體力監測:用手錶紀錄每日步數(目標:每週增加5%)
  2. 心智練習:每天玩10分鐘記憶遊戲
  3. 情緒支持:當孩子沮喪時說:「我知道你很努力了,我們一起慢慢來」

資料來源:

  1. Long-COVID in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: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
  2. Pediatric long COVID: relationships with premorbid history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and health-related quality of life
  3. Prevalence of anti-SARS-CoV-2 IgG positivity and long COVID-19 in pediatric age group
  4. Long COVID in pediatric age: an observational, prospective, longitudinal, multicenter study in Italy

返回頂端